今天剪辑视频的时候,在 Bilibili 看到了想要的素材。想着白嫖是多么的舒服,于是研究了几个小时碰瓷 Bilibili 视频的方法。
网上是有挺多的,什么在 bilibili 前面加 i,加 jj,一些乱七八糟的,奈何我是尊贵的 Mac 用户,以上方法统统免疫。
最后,我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案。
2020 年的寒假过得属实弟弟
我在家里默默地刷安全牛的教程,最新刷到了“无线攻击”这一章,虽然在学校的机器上安装了 Kali 虚机,但是没有 Usb 无线网卡。于是用 MacBook 尝试了一下。
PS: 本文参考了网络上众多的文章,但是有我自己发挥的部分。由于现在绝大部分无线网络的加密方法都是 WPA、WPA2,弱点比较大的 WEP 我现在还没碰到过,已经很少使用,而 WPA、WPA2 几乎没有弱点,想要破解只能暴力穷举,理论上只要你的密码设置的足够复杂,就是不可破解的(但谁会把 Wifi 密码设置的这么复杂)
Arm 与 FPGA
大二下学期,好像是从学长那听说这个比赛的,选了最感兴趣的 Arm 杯,踩到地雷了。
不过当时正好在上 Verilog 程序设计和单片机这两门课,恰好我都会了,于是我和队友顺便和老师商量了一下免修了这两门课程,这才有时间完成这个作品。
从学期初开始做到暑假中旬,最后去现场发现我们居然是最年轻的,只有我们一组大二的同学,还只有两个人。评委老师还在下面小声逼逼(这两个是东南的吧?
最后测试的结果不是很好,原因大概在没有带显示器,用的 XPS 当屏幕,导致屏幕太小、识别错了俩。
不过这也可能是好事,毕竟算法方面被研究生们吊着打,省的掉价了,但不得不说,这场比赛让我大开眼界,认识到了算法才是王道。
华东赛区三等奖、第一名。
还好、无锡的老板们请了我们所有参赛人员去西湖(还是什么湖)山庄吃了一顿大餐。
小声逼逼:全国决赛在江北新区举行,貌似比分赛区水的多了、网上各种吐槽。我一共参加过两个他们承办的比赛,都觉得有很多瑕疵,很多操作的空间。虽然江北对于 IC 人来讲是个好地方,但是比赛办的太不厚道了!
本来报名时候,我已经拿到电子设计的国一,按理说,我可以不参加别的比赛。
但是之前几届的学长们在 FPGA 设计竞赛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。我们也不好不去,不然学校在这项比赛上断了传承。
拿了系主任的博士毕业论文的算法、在 ZYBO 板上跑了声源定位和波束形成两个算法。